当前位置:

宝儿_分节阅读_4

留下Ctrl+D 收藏本站

  李启又取了鱼出来,鱼昨天买回来之后就用桶装了水喂养着,时间不长,虽然不如刚买时活蹦乱跳,不过还是活的,毕竟鱼还是现杀的好吃。中途抽空,教小宝儿认了鸡和鱼的样子并其他几样常见的物品。

  小宝儿脸被点心塞得鼓鼓的,倒是真成了包子样。嘴里呜呜咽咽的,也听不清他到底学没学会。李启无奈的捏了下他的小脸,“别吃太多,待会儿吃不下饭。”

  宝儿闷头点了下,继续苦吃,也不知听没听懂。

  李启拿他没办法,还好没给他太多,要不等会儿还真吃不下饭。考虑了一下,李启决定做水煮活鱼。

  把鱼去鳞片好装盘,加入蛋清,淀粉,盐,用手抓匀。取晒好的干辣椒去籽切段,再切了点酸菜,姜蒜末、葱花备用。油倒入锅里烧热之后,便放了姜蒜末,辣椒段,鱼骨入油爆炒,待炒香之后加了水进去盖上锅盖熬煮,带水烧滚之后,把鱼片放进去过一下水便捞了上来盛进盆里。

  放了水把锅刷干净,等锅烧干之后,又放了油进去,待油烧热之后加入花椒、干辣椒爆香,待油烧滚之后盛了淋到鱼面上,撒上切好的葱花,这道水煮活鱼便算是做好了。

  另又做了个油焖茄子和素菜青菜,等这些菜弄好上桌之后,砂锅里面的鸡差不多也炖好了,放了点盐挑味,再撒上葱花,熬得金黄的鸡汤里黄橙橙的鸡肉,飘荡着碧绿的葱花,看起来就令人食指大动,垂涎欲滴。小宝儿早已弃了点心到桌上坐好了。

  李启盛了两碗米饭放到桌上坐下,小宝儿便讨好的对着他笑得分外灿烂,嘴里含含糊糊的说着,“吃饭、、吃饭。”

  李启无奈的捏了下他的小脸,把筷子塞进他的手里,这小东西倒是无师自通的会讨好人了。两人正准备开吃,门外便传来某个打扰人吃饭的无良大夫的声音。

  莫南进屋来,看到一桌子的好菜,口水流了一地,很是自动自发的坐到了饭桌上,说:“我说今日一定会有好事,果真如此,原来是仲宣兄请吃饭。”

  “你倒是知道什么时候有好吃的。”李启对此习以为常,起身去厨房再取了一副碗筷来,反正这莫南在他这里蹭饭也不是一两回了。

  莫大夫拿了碗筷埋头苦吃,还不望逢迎拍马,一脸谄媚的说,“仲宣兄厨艺无双,可媲美当世厨神。”

  李启盛了碗鸡汤给宝儿,取了汤匙让他先喝碗汤暖胃再吃菜,要不容易胃疼。至于莫大夫的谄媚之言,李启坦然接受之,反正这莫大夫无皮无脸的行径他是司空见惯了,冷然道,“你这无皮无脸的,也应当可媲美这当世无赖之最。”

  莫大夫故作那老学究样的摇了摇头,一只手举筷夹了块水煮鱼放进嘴里,另一只手还抚了下根本就没有胡子的光洁下巴,待鱼吞了下去,才道,“非也非也,仲宣兄不知这无脸无皮也可当做一种修炼,试问这人无脸无皮了还能活,岂不是一种境界,只是世人大多在意脸皮,不愿献身,唉,我不如地狱,谁入地狱啊。”

  李启夹了个鸡腿放到宝儿碗里,道,“宝儿,这叫无赖,知道了吗?”

  小宝儿指了指不断胡吃海塞的莫大夫,大眼睛忽闪忽闪,“无赖?”

  “对,无赖,以后见到无赖记得离远点。”

  小宝儿咬着筷子想了一下,好像李启教过远是什么意思,还真拖了自己坐的条凳换了个方向。

  李启夹了块茄子放进他的碗里,一脸赞赏,“做得好。”

  莫大夫:“……”

  一顿饭很快吃完,李启本担心小宝儿不能吃辣,没想到宝儿意外的能吃辣,一盆水煮鱼大多是进了他的肚子,莫大夫被辣得两眼水汪汪,躺在一边的躺椅上装死,不时对宝儿投去怨念,宝儿瞪大眼睛瞅着他,满脸的无辜。

  李启无奈的看了看桌上的杯盘狼藉,再看了看装死的莫大夫和一脸茫然的宝儿这一大一小两个活宝,只得摸了摸鼻子,自觉的收拾了碗筷进厨房清洗去。

  待李启收拾好之后,本想撵了莫大夫自个儿回家,带宝儿去午憩一会儿。但想到宝儿午饭吃了不少,就这样睡下不宜消食,便干脆拿了纸笔出来让宝儿默今日学的几个字。莫大夫见他两人腻腻歪歪,担心自个儿再受刺激,倒是知趣的告辞而去。

  握笔写字与用指尖蘸了水写字可大不相同,首先这坐姿都是有讲究的,要求“头正、身直、臂开、足安”,李启让宝儿在书桌前坐好,调整好他的坐姿,便捉了他的手把教他握笔。若说坐姿是写好字的前提条件,那执笔的姿势便是写字的必备因素了。执笔的姿势要求颇多,苏东坡曾说过“把笔无定法,要使虚而宽”。

  执笔的时候,大拇指的第一节内侧在笔管适当位置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,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,食指与中指紧靠下方挤压笔管外侧,拖住笔管,笔能否握稳,全看这两指用力是否恰当,无名指指肚抵在笔的内侧,起辅助作用,小指抵在无名指下方作笔时托顶用力。李启捉了宝儿的手,半弯下身,一个手指一个手指的教他握笔,教了数次,宝儿终于能够领会了握笔的姿势颤颤巍巍的写字。

  没想到上午学的“治本于农”死字他还记得,都默了出来,虽然不甚美观,却并没有出错。小宝儿如此聪敏,李启甚是欣慰,不仅也生出一种与有荣焉之感。突然感觉宝儿拉了拉他的袖子,李启看向宝儿。

  “仲...宣,仲...宣。”虽然吐字不甚清楚,李启还是听出来他在叫自己的字,大概他是听到了莫南这么叫他,但是没想到他却记住了。

  李启心里不禁百般滋味在心头,自从来了小山村,除了莫大夫这么叫他,却是再没有第二个人这么叫过了。现在突然听宝儿这么叫他,李启还真不知道心里突然涌上来的感觉是什么,只觉得像是水漫堤坝似的,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突然就汹涌了出来。

  “仲...宣。”宝儿见李启不说话,便又拉了拉他的衣角,还指了指桌上铺开的宣纸,瞪大眼睛,瞅着李启,“仲...宣。”

  李启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,他是想学写自己的名字,心里不禁一暖,小宝儿想学写他的名字呢,李启指了指自个儿,说:“你想写我的名字?”

  小宝儿小脑袋立马用力点下去,李启教了他的,点头是“是”,摇头是“不”。

  李启揉了揉他的头顶,应了他的要求,拿了笔挽袖在纸上挥舞一阵,龙飞凤舞的“李仲宣”三字便跃然立于纸上。

  宝儿拿了写有李启名字的纸,眼睛便一直盯着,执笔一划一划的临摹起来,看起来专注而认真,尽管只是依样画葫芦,字迹歪歪扭扭,也无具体的笔画风骨,但是李启看宝儿临摹的自己的名字,却是越看越满意,越看越觉得好看。

  小宝儿写得很是认真,临摹的李启的名字也越来越规范,过了约半个时辰,李启怕小宝儿累着,便收了桌上的纸,小宝儿埋头写字的小脑袋终于抬了起来,不解的看着李启。

  李启小心的把小宝儿临摹的纸张卷了收好,说:“今日就先到这吧,先到休憩一下,去午睡一会儿,起来再写。”

  宝儿不说话也不动,蹙着眉,手上的笔握得紧紧的,大有一副沉默反抗的意味。

  李启劝了良久,宝儿才终于松了手上的笔,不情不愿的跟着他回房去。待宝儿睡了以后,李启又拿出先前收下的宝儿临摹他名字的宣纸,轻轻的抚摸上面自己的名字,嘴角不有自主的上扬,小宝儿可真是会收买人心啊。然后从放衣服的柜子下方的矮柜里取出一个木匣子来,掏出钥匙开了上面的小锁,里面有另几件东西,李启折了宣纸小心的放进去,盖了盖子锁好重又放进了柜子里。

  然后坐到床边细看宝儿睡着的眉眼,当初收留小宝儿好像是一个很不错的决定呢。

6、落户

  转眼宝儿已来了月余,最大的进步是已能够慢慢的说话表达自己的大概意思。这日,李启吃了午饭正教宝儿练字,便听到有人来拜访。李启嘱咐宝儿继续练字,便去了前面堂屋里待客。

  村子里面不像城里大门大户的总是门扉紧闭,平日村子里的人家只有要人在家里,都不会把门关起来。哪家来串子门子,只要见到主人家的门敞开着,就知道这家一定是有人在的。在门外吆喝上一两声,主人家便会应了出来见客。

  李启寻声出去,原来是村长的大儿子。村长姓李,平辈的多叫他老李头,像李启这种晚辈便叫老李叔。村长是个实心人,平日里总说李启与他同姓李,说不定两百年前还是一家人,而对他颇多照顾。

  村长家有两子一女,大儿子李安,早些年在镇里跟着酒楼的老掌柜当学徒,现在已是自成一派,在镇上最大的聚禩酒楼负责采办之职,这在村里人眼里,可说是一个相当风光且前途不可限量的行当。李启迎了李安进屋坐下,斟了茶水,细聊之下才知李安是来邀他喝他弟弟李定的喜酒的。

  李定是村长的二儿子,想到兄长已经出去了,便自愿选择了留在家里孝顺父母,帮衬家里地里的活计,前不久才听说订了亲,今日果真便传来了喜讯。

  村里有习俗,哪家要办喜事,都是要拿了喜糖邀请全村人的,而一些近亲更是要封了红包相邀才行。不过李启倒是没想到,李安来邀他喝喜酒也是封了红包的,李启忙推辞了去。可没想到这李安却是个倔的,硬说这红包是他爹老李头让封的,若要退,便退给他爹去。李启无法,只得先收了。

  李安本因为进城之事,觉得对弟弟亏欠颇多,如今见弟弟终于成家,便也是觉得异常高兴,显得整个人红光满面。他见李启收了红包,又应了喝喜酒之事,便要告辞了去,说是还要去邀请村里的其他人。

  李安这一来,李启倒是想起了一事。宝儿已来了月余,却不见父母亲人来寻他,想来也是不可能有人来寻的了,那么如果宝儿要在此处常住的话,那是无论如何都要办了户籍才行。但是宝儿情况特殊,又没个证物或是证人,只怕官府不会受理。村长一家祖上几代都在这里居住,村长平日里又负责村里一些官府与村里之间的事情,应是认识几个能解决宝儿户籍之事的人。

  李启喊住了正欲告辞的李安,道:“李兄可知村里户籍登记一事应该找何人方可行个方便,办理下来?”

  李安:“这个我爹应该是知道的,李先生要办理户籍?”

  李启犹豫了一下,还是不要把宝儿的真实情况说出来的好,便道:“不瞒李兄,是我一远房表弟,父母均已亡故,却不想他叔父狼子野心,看他年幼可欺,便抢了他父母留下的家财还把他赶了出来。我看他可怜,便收留了他。他对本家亲戚心灰意冷,无论如何都不想再和那等人作为同族亲眷,我便寻思帮他迁了户籍到这里来。”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