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眼又是几个月过去。银时的身高终于顺利赶超了桂,加上卷毛的高度,差不多快长到松阳脸边了。
松阳让村塾里15岁以上的学生都外出游历,三个少年虽然还差半岁,但也叫嚷着要出去玩,松阳就由着他们去了。虽说难得有小半年的宁静,但见多了觉得吵嚷,见少了又想念,松阳就天天坐在村塾里盼着他们发信回来。
这些信件大多数是桂撰写的,什么银时又和高杉打架啦,银时和高杉又乱花钱啦,新认识的朋友坂本辰马又带他们逛花街啦,老师你管不管啦之类的。有时高杉也会在信上留些字迹,类似各州的风土人情如何,战事如何,别听假发瞎告状之类的,信件有被撕扯过的痕迹,想必是为了写信好好打了一架。
银时倒是从未来过信,松阳只能从桂和高杉的描述里了解他的近况。不过这个孩子一贯如此,小的时候就不爱撒娇,长大了也不跟自己亲近。松阳叹了一声,披了外衣点亮了烛火,提笔给孩子们回信。
到了年底,外出游历的学生们陆陆续续回来过年了。松阳就站在村塾门口,天天翘首盼望着。终于在初雪时,远远看见了三个打打闹闹的少年。
“老师!!”
最先喊出声的是桂。他背着比自己还大一倍的箱子,叮铃哐啷地跑到他跟前。“这是给老师买的特产,这是别人送我的书,这是伊丽莎白和维多利亚……”
开始掏出的东西还算正常,后面越掏就越是些奇形怪状的生物,林林总总一大堆,挡了半个村塾门口。松阳笑道:“只要小太郎记得带自己回来就好。”
“假发你敢不敢正常点。”拍了一下桂的后脑勺,高杉跟着叫了声老师,故作老成的嗓音里憋不住那股雀跃的少年感。
松阳本想摸摸他脑袋,想想孩子到底长大了,就改成拍了拍肩膀。紫发少年本来眼睛亮亮地伸着脑袋给他摸,见他又收了手回去,脸上还多少显出了点失落。松阳好笑地揽过他肩膀拥抱了一下:“欢迎回来,晋助。”
最后回来的是银时,依然是像出门时一样薄薄行囊,嚷着肚子饿肚子饿,风似的跑到厨房看看有没有东西吃。这家伙,也不跟老师说声“我回来了”吗?松阳稍微有点低落。他赶快帮忙把东西搬进来,用背带把袖子绑起来,就去厨房给学生们做东西吃。
多少也给村塾的学生们做了好几年饭,奈落首领的手艺总算也可以端上台面了。学生们把桌子拼在一起,热热热闹闹地吃起团圆饭。
松阳被学生们簇拥在中间,基本上说不了什么话,因为老有人给他斟酒和夹菜。偶尔抬眼看到正在跟别人说话的银时,少年似乎一直在远远地注视着他,被抓到就赶紧把视线往边上一抛。这孩子又怎么了?松阳只觉得好笑又可爱。
“老师一直都没什么变化呢。”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学生笑道——话说你出去游历回来就变成一个外国大叔也很了不起呢——“还是那么年轻的样子,果然还是家乡的水米养人吗?”
松阳筷子微微一顿,听着其他学生纷纷附和,脸上不知道该挂什么表情好,最后只能一笑了之。
这场团圆饭吃到了深夜,松阳拿着灯笼站在村塾门口,送走了一个个学生,再把村塾大门关上锁好。回到卧室的时候,桂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见闻,甚至还跟高杉激烈争辩起天下局势来。银时倒是一直很安静,被褥放在离他最远的一个角落,裹在被子里看jump。
“怎么啦?”松阳卷着被子爬过去,试图跟他搭讪,“路上遇到了喜欢的姑娘,开始学大人思考人生了吗?”
“才没有。”
银时把脑袋往被子里一塞,声音闷闷的。
“老师,别管那个卷毛怪。”远处的高杉补刀,“整天嚷嚷着要回来的也是他,到了村口不敢往里走的也是他,脑回路比假发还奇葩。”
“闭嘴矮杉。”
“闭嘴卷毛怪。”
“闭嘴矮杉和假发。”
“不是假发是桂!话说关我什么事!”
少年银时闹别扭比孩童时期更难懂,等他终于能好好说话时,已经是回乡的第三天了。松阳刚洗完澡,坐在回廊里边吹夜风边梳头发,手里的梳子被接了过去。
“真好啊,天生就能有柔顺的直发。”
听见银时阴阳怪气的腔调,松阳忍不住笑出声来。虽然嘴里羡慕嫉妒恨,但是银时手上的动作却很温柔,一缕一缕长发握在手里慢慢梳开,一根头发都不敢拉断似的。松阳乐得有人服务,把赤着的脚放在廊下的雪堆里,踢着雪块玩。
“别玩了,会冷的。”
银时无奈地说了他一句,见这个偶尔会发幼稚病的家伙不听,叹了口气,过去把他的脚拉上来,拿过房间里的毯子给他盖上。
这个举动多少透出了点成熟男人的温柔来,松阳似乎略带讶异地回眸看了他一眼,笑道:“银时也变成个小男人了。”
“别乱说话,阿银可不小。”
忽略他突然发车,松阳饶有兴趣地问:“真的没有遇到喜欢的姑娘吗?”
银时的声音在背后慢悠悠响起:“没有喜欢到能带回来给乡下老妈看的程度。你呢?阿银出去这么久,好像也没见村塾多一个女人啊。”
“怎么说呢……”总不能告诉银时他身份复杂,怕拖累了人家女儿,松阳托着腮想了想,说:“好像别人也看不上我呢,没办法。”
银时笑了一声,说:“哈?别开玩笑了。松阳你的话,阿银现在在村塾门口叫一声征婚,绝对全村姑娘都过来排队。”
“没有那么夸张吧。既然银时都问了,那么我也是时候该考虑这方面的事了。”
梳头发的动作停了一下。松阳身后的少年用力皱了一下眉,克制住了更加苦涩的神情,露出轻松的笑容来:“那阿银就先期待着啦。”
---